2018年以來,資產價格下行與市場避險情緒蔓延,公募基金產品發(fā)行出現(xiàn)較大變化。一方面,基金募集失敗和募集期限延長的案例明顯上升;另一方面,為提振持有人信心,基金公司加大自購力度。但因市場整體不景氣,自購效果并不明顯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基金公司要想獲得市場認可,歸根到底還是要看投資業(yè)績。從根本上看,基金公司還需在主動管理能力方面練好內功。 募集失敗數(shù)量大增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12月27日,2018年以來有33只基金募集失敗(其中有19只為股基和混基),較2017年的20只增加65%。同時,2018年以來還有130多只產品發(fā)布延長募集公告。值得一提的是,單在2018年12月,在變更募集期的40多只產品中,與逾八成固收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不同,有超過80%的股基和混基等權益產品延長了募集期限。 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上述現(xiàn)象與今年權益市場低迷不無關系。 首先,發(fā)起式基金的募集失敗,是因為投資者申購熱情降低,達不到“認購人數(shù)不少于200人”和“募集規(guī)模不低于2億元”的發(fā)行要求。其次,“投資者購買意愿降低后,產品定位失誤與主代銷渠道擠壓,導致產品延期募集!鄙钲谀彻既耸繉χ袊C券報記者表示,今年延期募集的產品多集中在中小基金公司,這類公司的渠道品牌認可度和基金經(jīng)理影響力相對處于劣勢。同時,華南某公募人士表示,在此前市場轉暖時新基金申報增加,但募集期遇上市場變冷,發(fā)行節(jié)奏被打亂,“因為市場存在滯后反應! 此外,監(jiān)管因素也是原因之一。上述深圳公募人士表示,為避免以往機構沖規(guī)模等影響,今年對產品持有人集中度進行約束,對發(fā)行和募集有影響。例如,此前就有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產品的單一持有人份額超30%,被告知無法備案成立!把悠谀技瘯䦟鸸句N售端產生更大壓力,未來公司申報產品時會趨于謹慎。”上述深圳公募人士說。 自購資金增近四成 與此同時,今年基金自購行為明顯上升。 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以來共有84家公募業(yè)務機構(包括券商資管)發(fā)生過247次自購行為,累計資金高達32.45億元,比2017年的23.26億元(61家公司共自購146次)增加39.51%。其中,自購的股基為4.25億元,混基10.41億元,債基17.58億元。具體看,廣發(fā)基金、創(chuàng)金合信和銀華基金自購行為都在10次以上,而中銀國際證券和易方達基金等6家公司的自購金額超過1億元。 對于自購行為,有觀點說這是“弱市里的營銷手段”。有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對記者說:“有一些自購是機構找不到錢或成本太高,很多時候是為了確保產品成立的無奈之舉! 不過這種解讀難免偏頗!皺C構號召員工和基金經(jīng)理自購,會起到提升持有人信心的作用。此外,公司也可以利用自購做大產品規(guī)模,滿足自身的資金理財需求!鄙鲜錾钲谒侥既耸空J為,自購是公司拿出了真金白銀,至少說明公司非常重視該產品,它將基金公司和持有人的利益綁在了一起,不能說是營銷手段,更多還是為了提振持有信心。 另外,上述華南公募人士說:“自購資金一般源于基金公司的自有資金,如公司資本金、固有資金、高管基金經(jīng)理和員工的資金認購!备鶕(jù)《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》,基金管理公司使用上述資金認購基金,其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,且持有期不少于三年。這些限制也減少了自購資金的套利動機。 提升管理能力是王道 雖然自購行為能起到提振信心作用,但自購基金的收益優(yōu)勢也并不明顯。早在今年11月底,有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以來普通股基和偏股混基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-20.22%和-19.36%,對應的自購類型產品收益率分別為-19.03%和-19.36%,業(yè)績相差并不大。 就個案而言,截至12月27日,某自購份額達到5000萬份的股基產品年度累計虧損高達33.49%。另外,深圳某公募旗下一款混基產品成立于去年9月,成立時有效認購戶數(shù)只有8戶,基本是公司股東和員工,募集期凈認購金額為1010.1萬元。但截至12月27日,該基金規(guī)模只有600萬元,按照最新凈值0.52元計算,該基金今年以來已虧損43.28%。 “自購雖說是出于對自家產品和投研團隊的看好,是一種信心信號,但基金公司要想獲得市場認可,歸根到底還要有經(jīng)受考驗的主動管理能力,以及優(yōu)異的投資業(yè)績!鄙鲜錾钲诠既耸恐毖,只有具備扎實的資產管理能力,才能抓住市場熱點和風格轉換的機會,也才能有可能給產品尋求銷路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(wǎng) 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